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3|回复: 0

华国锋退休后逛庙会,被群众询问是否是华主席,低声回应:不是

[复制链接]

44

主题

0

回帖

13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4
发表于 2023-9-11 11: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都别拦我”。发火的华国锋愤怒的吼出这句话,然后头也不回的下了井。华国锋事情发生在1969年8月,桃林铅锌矿下出了点问题,正在岳阳检查工作的华国锋就急忙赶了去。“周组长,怎么回事?有没有人员受伤?”“华老,您怎么来了?井下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正在组织人手解决,您快点出去,这里不安全”。周仲希忙不迭的说,华国锋脸上的表情却是相当之严肃。华国锋“所有的大问题都是由小问题酿成的,赶快带我们下井去看看”。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考虑井下有水并且随时可能发生塌方情况的矿里领导选择接着说服华国锋,这才让华老爆发了第一句的质问。面对危险,华国锋会说“难道党领导就不要深入一线了吗”,可是面对群众询问是否是华主席的敬重,华国锋却是摆手拒绝,低声回应不是,试图将自己淹没在人群。华国锋华国锋为何这样做?干部下乡的三条铁规1949年8月,年仅28岁的华国锋接管湘阴,成为了华任县的县委书记兼武装部队政委。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华国锋迎来的,不是自己的“示威”,而是一场致命的洪水。因为洪水的袭击,湖泊星罗棋布的湘阴田园成为了一片汪洋,趁此攻击的血吸虫又让原本凄惨的灾民更加雪上加霜。华国锋(左一)房屋被冲塌的灾民只能用塑料布在空旷安全的地方搭建大棚做“家”,在1949年的10月,华国锋和警卫裴红明先后弯腰钻进了一座矮小破烂的棚子。屋内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正在做饭。“你们是谁啊?”男人拘谨又警惕的开口,裴红明急忙挡在华国锋的前面,开口解释“这是新来的华县委,是专门来了解灾情的”。华国锋一听说是当官的,男人急忙起来让座,可是放眼整个棚子,唯一能坐的只有一条脏兮兮的旧木凳,上面还积攒着一层厚厚的灰。华国锋看见了,却像没有看见一般的打算一屁股坐下,倒是“眼疾手快”的裴红明急忙拦住了他,作势就要去吹灰。华国锋不仅没有领他的情,反而瞪了他一眼,也不再去坐凳子,而是干脆直接走到了灶前,对着中年男子说出一句“老乡,我来给你烧火吧”。华国锋莫名遭受白眼的裴红明一脸的委屈,可是这边的华国锋和中年男子又发生了新一轮的“争执”!“不不不,您给我烧火可怎么行”。“没关系,正好咱俩能多唠唠,这样我就能多了解些情况”。眼见争不过华国锋,男人只好让出地方。湿热的环境火并不好烧,华国锋却是两头都没有耽误,一边与老乡闲聊了解水灾的具体情况,一边不断的向灶膛里加芦苇,不停的用吹火筒给之鼓劲!华国锋灶膛内火苗是吱吱作响,老乡的盛情难却让华国锋二人留下吃了顿便饭,在回去的路上,华国锋也用一番语重心长,让裴红明明白了白眼下的真实用意。“以后再到贫雇农家去,没有凳子咱们就坐地上,有凳子也不要想着吹灰打灰,你这一吹一打就会将我们与群众间的感情吹掉打散了”。即便自己当上了官,华国锋也从不觉得自己“神气”到哪去,与过去唯一的不同也只是有权利可以为民众办更多的好事。华国锋(右二)因为这样,虽然平日的性格比较木讷,但是与人民群众坐到一桌的时候,华国锋却从来不吃“哑巴饭”,而是多与群众交流,坚定走着了解真实民生,才能切实为父老乡亲解决问题的道路。为了避免官威“作福”到人民群众的家中,华国锋将这一指导思想提炼成“干部下乡的三条铁规定”,命令所有人“坐凳子不吹灰,群众做饭时要帮助烧火,吃饭时要多与住户拉家常”。华国锋用三条规定拉近了干部与群众间的距离,华任县的所有人都在夸“这新上任的政委真是有两把刷子,是个办实事的人”。这样的话是华国锋的最爱听,可在其为官的半生之中,这却只是其中不值一提的一桩小事,华国锋的“人生履历”中,最不缺的就是为群众办事,将群众放在首要地位!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修建韶山灌区,是新中国成立后独属于湖南的一桩美谈,在这件事中,华国锋也有参与。华国锋甚至说,他算得上是其中的大功臣。打通隧道从来都不是易事,需要考虑不同地面的称重,搞不好就要塌方。位于湘潭、宁乡两县交界的皂林冲是将引涟水引入花明楼的咽喉,可此处多为狗皮泥,粘性强支撑力却是相当差劲,在1965年10月,所有人都在热火朝天争取元旦前完工的时候,一号斜井却出现了大面积的塌方。华国锋与毛主席情况很是不好。距离洞顶不过30米处的地方产生了裂缝,宽度最高竟然达到了10厘米,巨大的重力垮塌了洞内背板墙的支撑,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炸裂。该怎么办?技术人员就这个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有人提倡为了保证安全改道而走,也有人觉得开挖隧洞,团队内缺乏经验,建议保守而为。华国锋就在这个时候,担任总指挥的华国锋出现了!“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既然是利于民生的好事,咱们也应该多听听群众的意见”。说完这些,华国锋不仅当即就要驾车去塌方现场了解情况,查完地面的裂痕之后,又要坚持进洞里。眼看就要拦不住,幸亏一位老民工的及时出口,让华国锋停下了脚步。华国锋“要我说,塌方事件虽然严峻,却并非是完全不能解决,只要咱们打上一米以上的双层钢筋混凝土,采用边撑边挖,及时用钢筋混凝土加固,完全没有必要改道”。民工的这一发言之后,觉得不改道便可继续动工的人是越来越多。原本就不支持改道的华国锋是越听越高兴,当天晚上就召开了班组会议,鼓励群众人人出谋划策。华国锋就这样,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整个指挥部上下统一了不改道的决定,在1966年的初春之际,成功战胜61次塌方,将隧道完全打通。修建好的灌区成为湖南水利史上的传奇,而在湖南呆了20余年的华国锋也为改变湖南面貌、造福三湘人民付出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汗水。华国锋1955年7月,不过三十四岁的华国锋用《积极迎接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到来》的文章无意之中叩响了与毛主席相识的敲门砖。阅读着这些带有故乡泥土清香的文章,毛主席第一次注意到了华国锋这个名字,因此在路过湖南的时候,才在百忙之中接见了留着平头的华国锋。华国锋如果说湘潭都是两人革命第一站是毛主席与华国锋的相似之处,而一见如故的亲切却是注定了日后二人的相随。在中共七届六中全会扩大会议召开的1955年10月,华国锋来到了北京,在大会上侃侃而谈自己在湘潭地区进行合作化运动的经验。华国锋(左三)一个地委书记能够在一众领导人物面前发言已经是很不容易,但毛主席对华国锋的“偏爱”却不止于此。阔别故乡三十二年重回湖南的时候,华国锋也一直陪伴在毛主席的身边。1973年8月华国锋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言语不多不愿展露锋芒的他,初到北京的时候,唯一的“靠山”就是毛主席,可华国锋却用闷声办大事的态度,逐渐在一众领导人中明朗了自己地位,接过了大权。华国锋只不过,对于最高处的位置,华国锋并没有向往。没能看上北京奥运成了最后的遗憾1981年6月华国锋辞去中共中央主席的职务,开始享受远离公众视线的自由生活。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种葡萄。紧密的果实簇拥在一起,寓意着人民的大丰收,在京西皇城根南街九号院,夏天总是能若隐若现的飘过一阵葡萄香。华国锋那便是华国锋种的。做官的时候,任何有关民众的事情华国锋都放在心上,成为一名普通的老人后,每一颗葡萄的长势也牵挂在华国锋的心头。刮风的时候,华国锋就会急着出去捆葡萄,为了系统的学习种植知识,华国锋还在1983年的时候先后去北京郊区找了好几家葡萄园,学习如何种植和管理。华国锋对于收获的果实,华国锋也从来不会藏着掖着,因为糖尿病而被夫人韩芝俊严格控制饮食的他虽然无福消受,却总是不吝的分享给家人和部队的战士。很多人都吃过华国锋家的葡萄,对于华国锋而言,这样的满足是多面的。华国锋与韩芝俊离开政治舞台却又不便出门,种葡萄既是他的爱好,也是他为数不多能做的事情。因为1995年回乡回顾自己参加革命战斗的地方,面对家乡人的款待,华国锋的心中虽有感动,却更多的是对给地方上造成不必要麻烦的不安。因为这样,华国锋再也没有回去过家乡。除却这些,日常的生活中,华国锋也是很少出门。华国锋与韩芝俊好不容易出门逛庙会,华国锋也会严阵以待,带好口罩和帽子,可即便是这般的低调,对华老形象熟稔于心的人民群众还是认出了他。他们止不住的问“你是不是华主席”,可作为事情的主人公,华国锋却是头也没抬,低声回复一句“不是”就要匆忙的走开。华国锋可是忽然之间华国锋又像想起来了什么一样,扭身回来叮嘱一句“晚上早些回家,明天还要上班”。听见这句话,群众断言此人就是华主席,但他觉的华老应该不想让人打扰,于是并没有穷追不舍,而是对着渐行渐远的背影行了一个“注目礼”。“被认出”的事件之后,华国锋出门的次数再次被缩减,但他却在韩芝俊面前不止一次的说过“等奥运会召开,咱们一定要去看”。“好”!华国锋(中)多么希望这最大的心愿能够变成现实,2008年8月1日华国锋出院的时候,所有人都想着至少能再撑一段时间。遗憾的是,在葡萄藤蔓环绕的家,华国锋只休了一个礼拜天,就因病情恶化再次住进了医院。那一天正是奥运彩排的日子。家人给华国锋弄来了票,可是司机朱春华将票递给他的时候,华国锋却摆了摆手“我老了,不去了,你们帮我去看一看吧”。这一次,华国锋再也没能离开北京医院的421病房,也与近在咫尺、盼望多年的属于中国的奥运会失之交臂。华国锋墓2008年8月20日,华老离开了人世,在生命的垂危时刻,他说“我想回家”,因此他的骨灰没有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而是安眠在了交城的绿水青山。回溯华国锋同志的一生,党和人民的事业工作永远占据他心中的首位,他用一生的时间践行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华国锋的一生属于革命,属于奋斗,属于人民,也在最后的时刻,属于了他自己。华国锋载入史策,苏铸归于绿水青山,也许这就是属于华老的,最完美的结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